日前,《自然通讯》杂志发表了致命吸血虫的主要中间宿主之一——光滑双脐螺(Biomphalariaglabrata)的全基因组序列分析结果。
研究人员表示,这些信息将有助于消灭曼氏血吸虫病,这是一种由栖息于溪流和池塘的寄生虫感染引起的疾病。在亚热带和热带地区,曼氏血吸虫病危害巨大,每年受其影响的人数可达数百万。
整个团队包括来自世界各地的100多位研究人员,他们表示,解码光滑双脐螺的DNA秘密将有助于了解其生物学信息,提供阻止寄生虫传播到人身上的新途径。研究团队成员之一,布鲁内尔大学的JoannaBridger博士谈到:“掌握基因组知识意味着我们可以加速理解发病机理,减少受感染人数。”
光滑双脐螺主要存在于南美洲,是曼氏血吸虫传播的寄主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将2025年消除血吸虫病作为全球卫生问题的目标。相关专家介绍,大多数寄生虫传播病例发生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淡水螺会释放这些寄生虫的幼虫,并从受污染的水中渗入人类皮肤,人们就会被感染。在人体中,幼虫发育成成虫,其生活在血管中并释放虫卵。一些虫卵从人体传播,以继续寄生虫的生命周期。其他虫卵则存在于人体组织中,造成器官损伤。
目前尚未开发出针对血吸虫病的疫苗,当前的控制措施为大量给予吡喹酮药物。现在,科学家希望开发新的治疗方法,例如破坏寄主的交配习惯。基因组信息也将有助于跟踪传播不同寄生虫的螺类种群。
不同栖息地软体动物与壳形成相关蛋白质组的比较,显示不同程度的全局相似度。
研究人员表示:“这项工作为生物防治血吸虫病提供了几条途径,以降低血吸虫病(再次)感染当地人群的风险,这是世卫组织旨在消除血吸虫病所造成的全球健康风险的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项研究在线发表于5月16日的《自然通讯》杂志上,由新墨西哥大学的CoenAdema教授领导,数个英国科研团队参与研究,包括布鲁内尔大学、阿伯丁大学、阿伯里斯特维斯大学、威斯敏斯特大学、金斯顿大学、牛津大学以及自然历史博物馆。